首頁
1
最新消息
2
新聞
3
產品被仿冒,該招嗎?味全味精仿冒事件4
Missing parameters [image]

相關連結: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1720

作者:陳一姍 2011-04-25 天下雜誌

發現遭仿冒,卻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收處理,使味全形象遭受重創。明星產品被仿冒,是否公開、要不要換包裝,都是企業必須即刻處理的問題。

 


 八月二十三日,電視新聞獨家爆出,老字號品牌──味全的「一公斤業務用高鮮味精」遭到仿冒。由於大包裝味精的使用者多為餐廳,味全味精市佔率超過七成,外食族人人自危,擔心會不知不覺地食用了假味精,立刻成為連續三天新聞熱點。
 台北縣消保官後續調查出的內容,更令人驚訝。原來,早在去年底,味全就知道市面上有假味精了,但味全卻沒跟大眾講,只在新出廠的味精上,加上雷射防偽標籤,已經出廠的舊包裝仍繼續販賣。
 就算是新包裝也不全面。味全高鮮味精有大白菜與番茄兩種包裝,大白菜又分一千公克與五百公克兩種,有加雷射防偽標籤的只有一千公克大白菜包裝。但消保官也查扣到番茄包裝的疑似假味精。
 二十四日,消保官要求味全到台北縣政府進行說明,卻遲遲等不到人。消保官震怒,再度重創味全形象。台北縣法制局副局長張本松表示,味全事後有到縣政府做說明。同時間,味全也很快地決定,三天內,業務用大包裝味精全面下架回收,更換增加防偽標識的包裝。已經開封的味精,消費者只要有疑慮,都可以全面兌換。就算尚未被仿冒的家庭用味精,味全也主動將加上防偽標識。
 消保官認為,味全有誠意處理,所以並未處罰。
 消保官楊舜惠說,事實上,假味精早在五月就被一個台北縣廚師發現,告訴當記者的朋友。味全內部的紀錄是,消費者服務專線已做了處理,但未啟動危機處理機制,也沒提醒外界。這位記者未見味全處理,播出獨家報導,八月底延燒三日的新聞,重創味全形象。
 迄九月中為止,全面下架改包裝的味全味精,尚未恢復全面舖貨,商業損失巨大。而仿冒者迄今仍逍遙法外,由警方偵辦中。
 去年底,五月到八月,被仿冒的受害者──味全,有三個時間點可以進行採取行動。為什麼都沒有做?東西被仿冒了,招還是不招?
 公司的旗艦產品,一旦遭到仿冒,該不該換包裝呢?投資好久,好不容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包裝識別、品牌資產,難道非得跟仿冒的邪惡勢力投降不可?如果要換,該怎麼換才比較好?
專家解方
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憶寧:
跟藥廠學習抗仿冒

 味全味精事件是一個典型,因為沒有及早處理問題,媒體介入後,問題放大,變成公關危機的案例。身陷危機大的難題,往往在於資訊太多,各方角力。
 通常角力可分為三方。一方是業務,擔心主動昭告被仿冒,將影響銷售,往往主張隱而不宣,按兵不動,只要獲利不受影響就好;一方則是公關,會在意品牌形象;一方則是法律部門。角力的結果,往往反映組織文化。台灣的企業,不像是外商,會把公關的意見擺在很前面。台灣企業往往最在意利潤,味全這個案子,就是主導者在意銷售大過品牌形象的一個明顯案例。
 事實上,台灣公關界普遍會把仿冒危機分為兩類,第一種情況,產品獨一無二,沒有其他競爭者。此時,如果遭到仿冒,企業就會積極主張權益;第二種情況是產品競爭激烈的品項,因為擔心仿冒的風聲傳出,反而讓其餘品牌獲利,所以多半隱忍不揚。這時廠商打的算盤是,仿冒通常不會持續很久,如果運氣好,風頭自然就過了。問題是,如果運氣不好,就會像是味全味精。所以仍不該心存僥倖。
 面對產品遭到仿冒的公關危機,廠商雖是受害者,但必須意識到「外界不會認為你是受害者」,因為廠商比消費者更具有知識、技術,所以廠商應該是「教育者」。廠商應有企業社會責任,去教導社會,這是建立企業形象最好的機會。
 味全這個案例,也凸顯出,除了事發後的危機管理;事前的公關管理,也是業者可以加強之處。譬如,當初廚師發現假味精,第一時間是應該是告訴味全,而非媒體,這種外部利益關係人的管理、消費者回饋機制一旦做得好,後續危機就會減少。
 處理仿冒問題,最有經驗的應該是藥廠。藥廠公關就很重視外部利益關係人的管理、消費者回饋機制,譬如:他們會很花功夫與醫院建立關係,一旦發現假藥,第一時間就會收到通報。發現假藥,藥廠提醒消費者、媒體與醫生,就能控制危機範圍。
 最後,我必須提醒,每個企業對公關要給予一定的尊重,否則勢必會出問題。(陳一姍採訪整理)
專家解方
知本形象設計總經理蔡慧貞:
老包裝不是非一成不變

 只要是知名品牌都要有心理準備,就是難逃被仿冒的命運。從另一個角度看,被仿冒表示你的產品真的非常成功。所以問題關鍵,不在防仿冒,而在於如何做品牌溝通與維護。
 許多老字號認為,自己的包裝識別度很高,就該百年不變。但其實包裝應該要隨時代做修正,老字號該思考的是,如何保有自己的風格,卻能轉換為當代的美感與溝通方式。消費者的忠誠度不是只靠歷史而已,歷史固然可以讓人產生信任,但產品本身還是要符合當代性才行。譬如:早期,食品不會強調有機、健康,但現代消費者卻很重視。所以包裝不只是防偽的問題而已,更重要是內涵。被仿冒的危機,如果運用得宜,也可以是轉機。品牌不妨趁這個機會,思考有什麼新建議、新主張。
 建立品牌形象的原則:第一,不要一成不變;第二,有的不變,有的要變。不變的通常是商標、品牌主張與精神;可變的是品牌風格,與時代漸進。譬如:可口可樂與伏特加(Vodka),可口可樂的曲線瓶不變,商標字體也不變,但他可以改變圖騰、瓶罐大小。伏特加酒商標不變,但不同活動,不同主題,卻有很多創意火花,與時代一直有新的溝通。
 通常老品牌有幾個時間點,可以主動思考換包裝:第一是十、二十週年等大型週年慶,第二是與別人結盟,有新火花的時候,第三是外在有大的事件,譬如:民國一百年,千禧年,第四,當然產品有新配方時也可以。不過切記,包裝只是品牌的一環,改了包裝絕對要有配套的活動與宣傳,否則反而讓市場混亂,把新包裝看成仿冒品。
 有效的活動與宣傳管道,不一定是廣告。對食品業者而言,店鋪行銷該投入的資源也許更多。賣場最好的櫃位,一定是給新產品、新包裝,老品牌反而都被塞在角落。趁著換包裝,能讓消費者重新認識自己。
 對許多企業主而言,換不換知名包裝的決策困境在於:這個商標已經很多人認得,在好多國家註冊了,重新註冊花的錢與人力,有夠嗆;另方面,又覺得這包裝實在有點老,有點俗俗的。所以思考此議題,前期策略很重要。決策者應該先分析,第一,自己與競爭者的現況比較,第二,如果做了創新,可否讓人眼睛一亮,長期增加的銷售,好處是否超過成本,如果答案是超過,就應該做。換包裝不只是外觀問題,在做決策時,市場分析遠比創意重要。(陳一姍採訪整理)

 

- See more at: 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1720#sthash.eFahLw1Z.dpuf

上一個 回列表